兴华涂层机2018年11月21日讯 除了少数绍兴柯桥布老板,没多少人还记得30年前市场开张不久的那场风波。
外地布潮水般涌来,本地布门前冷落。
冲突激烈到当时县委书记、县长的办公桌上堆满了本地乡镇企业厂长们的联名信。
“要么关门,要么限制外地客商进场”,这是当时许多本地厂长的呼声。
这个较终决定继续对外敞开大门的市场,如今已成长为全球规模较大、经营品种较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全球每年1/4的面料在此成交,市场成交额近2000亿元。
布匹生意从一条街
做到192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绍兴县(现为柯桥区)遍地织机声,大力发展以纺织、印染为主体的乡镇轻纺工业。
为方便采购销售,有人在一条长不过四五百米的临河狭长小街上摆摊销售布匹,操着浓重的“绍普”与外来商贾交易。
1985年,“布街”自发市场越来越繁荣,柯桥西侧建起了一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柯桥轻纺产品市场”,这是中国轻纺城的雏形。
1988年,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200平方米的“绍兴轻纺市场”开业,成为当时浙江省较大的室内专业市场。
199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被冠名为“中国”的专业市场。
1997年,“轻纺城”股票上市交易。至此,中国轻纺城基本成型。
十余年,柯桥完成了第一次蜕变。
“别的市场有的面料,轻纺城肯定有,别的市场没有的面料,轻纺城也肯定有。”在柯桥工作18年的中国轻纺城建管委副书记裘华建,看着柯桥进一步崛起壮大。“十年前,面料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升路一带,约有五六个市场。后来市场越建越多,市场设施也越来越现代化。”
时至今日,轻纺城面料交易区已有21个市场。除了面料交易区,现在的柯桥还有仓储物流区、原料交易区、创新发展区、国际贸易区,形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格局。裘华建还有个深切的感受:“外国人越来越多,东南亚、中东、美洲、欧洲都有。”一串数字反映了柯桥与世界的连接:中国轻纺城日客流达10万人次,常驻境外专业采购商5500余人,产品远销192个国家和地区。
建起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
迎来更多有蓝天白云的日子
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不得不说到柯桥的印染行业。柯桥区经信局负责人说,中国轻纺城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纺织面料集散中心,核心竞争力是印染产业,这里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印染产能。可以说,曾经的柯桥是一座由“印染+市场”撑起的纺织之城。
那时,布的印染与环保是对立的。当地曾有一组调查数据:柯桥区大小854条河流,其中垃圾河137条、黑臭河82条,异味弥漫,水乡不再。
柯桥开始了刮骨疗伤。2010年,发起了印染产业集聚升级攻坚战,在滨海建立起一个绿色高端的印染产业集聚区。
7年时间,原来在退出区的108家印染企业,或集聚搬迁,或关停退出。全区的印染企业由原来的200多家缩减到108家。集聚区内,污水百分百纳管处理,污泥、废气百分百收集处置;车间里,曾经高能耗、高排放的低端老旧设备全换成了先进智能设备,工人减少,工艺提高。
断腕的决心换来了产业的绿色转型。印染企业集聚后,企业数量减少,产能不减反增,柯桥迎来了更多的蓝天白云,生产的面料则更为高端、环保。
一场国际时尚比赛
每套华服的布料都来自柯桥
以前,买较便宜的布去柯桥;现在,买较时尚的面料去柯桥。这一次,柯桥转型升级的关键词是时尚创意。
吉麻良丝的董事长季国苗,深切体会过时尚创意的重要。2008年他刚到轻纺城销售麻料,在当时棉料盛行的年代,季国苗的麻料是新潮的。可公司刚投入不久,便遭遇了经济危机,贸易受到重创。
“我发现服装大品牌,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却不大。”从那年开始,季国苗决定做特色品牌,这样才能让产品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凭借精致做工和别致设计,吉麻良丝成功为G20峰会和博鳌论坛提供用品。
现在季国苗又不安分了。“光有这些还不够。”吉麻良丝入驻了梦工厂,刚对接了意大利设计师,瞄准了更多时尚新品。
2018年5月,中欧时尚梦工厂启动,这是今年柯桥新引进的创新时尚中心。梦工厂负责人章永平说,目前梦工厂已引进20个意大利品牌,计划到2020年引入100家欧洲为主的时尚品牌企业和设计机构入驻,帮助中国企业塑造品牌,提高产业附加值,开拓国内外市场。
蓬勃的时尚创意产业,为柯桥注入了发展的新动能,向时尚创意设计中心、创造中心进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了出去,共有495家企业赴境外投资,分布在65个国家和地区;发布柯桥纺织指数、时尚指数,升级“柯桥时尚周”;开设首个海外面料展馆“丝路柯桥·米兰馆”;与意大利合作,在绍兴办起美院,培养设计人才……
11月初在柯桥落幕的第30届世界模特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上,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模特陆续登场,她们身上每套华服的布料都打着“made in 柯桥”的记号。
这些华服是一块布的极致美丽,也烙印着柯桥的转型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