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定型机2018年8月30日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要推动纺织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拓创新是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纺织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了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纺织工业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63759.86亿元增长至68935.65亿元,利润额由3506.05亿元增长至3768.81亿元。产业结构持续改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整体大幅提升,在国际上的产品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智能制造有序推进,业态创新蓬勃发展。纺织行业正在由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产业、时尚产业、先进制造业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加速了产业化和城镇化协同发展。以毛纺工业为例,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东部地区加快向文化创意等价值链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逐步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拓展,企业向生产服务型方向发展,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毛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毛纺行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企业研究院通过跨国合作平台实现技术的研发积累,不断提升技术竞争力。企业自主品牌、区域品牌逐渐壮大、成熟,优势品牌企业通过国际资源整合,已实质性步入全球化布局和实施阶段,从战略高度决定了我国毛纺工业未来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濮院毛衫时尚小镇等一大批省级、国家级毛纺特色小镇推动了毛纺产业集群迈向新的升级之路。我国高档毛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的竞争优势,成为国际毛纺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当前,是我国纺织业向中高端发展、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努力解决纺织行业粗放式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大量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在满足人民穿衣盖被需求的同时,对人民生活中其他纺织品的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同时,纺织工业还存在区域结构、企业结构、基础结构、产品结构等不平衡的状态。不充分,则主要体现在作为制造业、纺织工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不够充分。消费者对纺织品和服装个性化、定制化的要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在新时代,充分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是解决不充分的重点。纺织工业是富民产业,但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扶贫的作用;纺织工业是绿色产业,但是其绿色制造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要解决这些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创新是必然之举。
要推动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就必须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为重点,机制创新为保障,继续实施重点突破,不断夯实时尚产业的基础。
一是坚持互联包容,以开放塑造新格局。要协调推进行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积极促进产品、产能、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的跨境流动,充分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注入新动能。强化产品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研发,提高相关成果在产品中的应用,提升产品开发能力;推进模式创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发展不断变革生产模式、运营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既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要强化协同创新能力。
三是坚持兼容并蓄,以时尚引领新发展。要立足文化的基因根脉,深化对文化元素的发掘、研究与应用,丰富产品品类、提升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市场价值。在交流碰撞中衍生出新的时尚价值主张。依托集群等创新载体和优质窗口,海纳各方文化智慧、构筑共同语言,以时尚新内涵赋能纺织产业新发展。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营造发展新空间。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应用为抓手,建立负责任的研发体系、采购体系、生产体系、物流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化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同时,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机遇,将绿色价值融入国际营销,不断拓展纺织行业发展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