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纺织业现是华南地区和中国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创汇城市之一,初步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比翼齐飞的纺织产业格局,其中又以虎门服装和大朗毛织较为突出。到2001年止,全市拥有各类纺织、服装企业6523家,占全市工业企业数的23.74%,其中“三来一补”企业1210家,三资企业1622家;民营企业4660家,占全市纺织企业71.4%;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24家。拥有从业人员56万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以上学历近2万人。年产各类服装8.6亿件(套),产品70%远销欧、美、日、俄和东南亚市场。
在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调研的所有企业中,有74.8%的企业反映用工方面存在着缺口。在反映存在用工缺口的企业当中,他们较迫切需要的依然是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有这两方面用工缺口的企业占受访企业的56.7%和54.8%。
而对于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同样存在较大的用工缺口,有这两方面用工缺口的企业占到了受访企业的14.4%和13.5%。请不到工人的原因一方面是东莞劳动力有所流失,另一方面是劳动力的薪资要求显著上涨。
纺织产业转型方向无疑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转型升级。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赶上或超过生产成本的增加,这才是转型升级的意义,“机器换人”就是一条途径。
自动化、智能化纺机装备对缓解人力资源成本压力、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日渐明显,因此也得到了纺织用户企业的广泛关注。但行业内的专家普遍认为,纺织设备在追求自动化、高速度、高产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节能问题。对于纺织设备节能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祝宪民认为继续向智能化发展是出路。他认为节能也是设备智能化追求的一个目标。比如,目前有些设备虽然不工作,但仍然要保持运转状态,这是为了防止设备开机后不能正常运转,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有能源消耗。如果设备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那就能够在不需要运转时完全停掉,等到需要运转时提前进行预热,就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目前东莞正在实施“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连续三年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推动东莞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并且鼓励采购和使用莞产设备项目,莞产设备投入占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50%以上的,单个项目较高奖励金额提高至500万元,体现出对本土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持。